刘章军
作者: 时间:2021-03-19 浏览:
基本情况 |
姓名 |
刘章军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职称 |
二级教授 |
|||
学历学位 |
博士 |
博导/硕导 |
博导 |
||
电话 |
liuzhangjun73@aliyun.com |
||||
学习与工作经历 |
学习经历: 1. 2004/03-2007/07,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导师:李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2. 2000/09-2003/03,昆明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导师:叶燎原教授 3. 1994/09-1997/06,湖北经济管理大学,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大专 其中: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 2019/01-至今,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其中:2019年12月选聘为三级教授;2020年入选《振动与冲击》编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弹性力学B》负责人;2020年度“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暨“湖北名师”称号;2021年入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结构动力学》;2022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1月选聘为二级教授。 2. 2013/04-2018/12,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教授(破格晋升),其中:2014年3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副院长,2017年6月聘为土木工程专业责任教授 3. 2009/04-2013/03,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破格晋升),其中: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担任工程力学系主任 4. 2005/10-2009/03,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讲师 5. 2003/03-2005/09,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助教 其中: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
||||
主讲课程 |
1.《土木工程概论》(本科生课程) 2.《弹性力学》(本科生课程) 3.《结构动力学》(本科生课程) 4.《弹塑性力学》(研究生课程) 5.《高等结构动力学》(研究生课程) 6.《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生课程) |
||||
研究领域 |
工程结构抗灾可靠性(包括:地震、强风、海浪等灾害性随机动力作用的建模以及复杂工程结构的抗灾可靠性分析) |
||||
主要论文著作 |
(1)主要学术论文(2013年担任教授以来,*为通讯作者) 英文期刊: 1. Liu Zhangjun, Liu Wei, Peng Yongbo*. Random function based spectral representation of stationary and non-stationary stochastic processes [J]. Probabili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6, 45: 115-126. (SCI、EI收录,SCI他引>100次) 2. Liu Zhangjun, Yan Long, Liu Yun, Ruan Xinxin*. Two dimension-reduction probabilistic models for simulating nonstationary turbulent wind fields [J]. Probabili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23, 72: 103435. (SCI、EI收录) 3. Liu Zixin, Liu Zhangjun*, Ai Qinghua, Ruan Xinxin, Tan Chunyuan. Global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a high-pier long-span continuous RC rigid frame bridge subjected to multi-point and multi-component stochastic ground motions [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23, 164: 107623. (SCI、EI收录) 4. Liu Zhangjun, Ruan Xinxin, LiuZixin*. Performance-based global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a high-rise frame-core tube structure subjected to multi-dimensional stochastic earthquakes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22, 21(2): 395-415. (SCI、EI收录) 5. Liu Zhangjun*, Lü Kangxuan, Liu Zixin, He Guangling. Dimension-reduction of stochastic wave forces and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analysis of wave-excited pile foundation [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43: 110159.(SCI、EI收录) 7. Liu Zhangjun, He Chenggao, Liu Zixin*, Lu Hailin. Dimension reduction model for two-spatial dimensional stochastic wind field: Hybrid approach of spectral decomposition and wavenumber spectral representation [J]. Probabili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20, 60: 103052. (SCI、EI收录) 8. Liu Zhangjun*, Ruan Xinxin, Liu Zixin, Lu Hailin*.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analysis of stochastic nonlinear structure under non-stationary ground motions [J].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2019, 15(8): 1049-1059. (SCI、EI收录) 9. Liu Zhangjun, He Chenggao, Liu Zenghui, Lu Hailin*. Dimension-reduction simulation of stochastic wind velocity fields by two continuous approaches [J]. Wind and Structures, 2019, 29(6): 389-403. (SCI、EI收录) 10. Liu Zixin, Liu Zhangjun*, Xu Yazhou.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analysis of a shear-wall structure under stochastic ground motions by shaking table test [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9, 122: 53-66. (SCI、EI收录) 11. Liu Zenghui, Liu Zhangjun*, He Chenggao, Lu Hailin. Dimension-reduced probabilistic approach of 3-D wind field for wind-induced response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tower [J].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19, 190: 309-321. (SCI、EI收录) 12. Liu Zhangjun*, Liu Zixin, Chen Denghong.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of a nonlinear concrete gravity dam subjected to non-stationary seismic ground motion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 2018, 144(1): 04017157.(SCI、EI收录) 13. Liu Zhangjun*, Liu Zenghui. Random function representation of stationary stochastic vector processes for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analysis of wind-induced structures [J].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8, 106: 511-525. (SCI、EI收录) 14. Liu Zhangjun, Liu Zenghui, Peng Yongbo*. Simul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onary stochastic processes using dimension-reduction representation methods [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18, 418: 144-162. (SCI、EI收录) 15. Liu Zixin, Liu Zhangjun*, Ruan Xinxin and Zhang Qi. Spectral representation-based dimension reduction for simulating multivariate non-stationary ground motions [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8, 114: 313-325. (SCI、EI收录) 16. Liu Zhangjun, Liu Zixin, Peng Yongbo*. Dimension reduction of Karhunen-Loeve expansion for simulation of stochastic processes [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17, 408: 168-189. (SCI、EI收录) 17. Liu Zhangjun, Chen Jianbing, Li Jie*. Orthogonal expansion of Gaussian wind velocity field and PDEM-based vibration analysis of wind-excited structures [J].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11, 99(12): 1207-1220. (SCI、EI收录) 中文期刊: 1. 刘章军*,张文远,彭辉. 多向不规则波浪模拟的降维方法[J]. 工程力学,2023,40(2): 1-9.(EI收录) 2. 刘章军*,董心宇,张文远. 大尺度群桩随机波浪力场的降维模拟[J]. 振动工程学报,2022,35(4): 849-856. (EI收录) 3. 刘章军,姜云木,刘子心,岳庆霞*. 基于强震记录的多维地震动降维建模[J]. 振动与冲击,2022,41(18): 244-251. (EI收录) 4. 刘子心,姜云木,刘章军*,阮鑫鑫. 基于实测强震记录的主余震向量过程降维模拟[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2,42(4): 179-190. 5. 姜云木,阮鑫鑫,刘章军*. 主余震型地震动过程的降维模拟[J]. 振动与冲击,2021,40(24): 282-292. (EI收录) 6. 刘章军*,郑丽慧,阮鑫鑫. 考虑场地土参数随机性和相关性的地震动降维模拟[J]. 振动与冲击,2021,40(1): 165-172. (EI收录) 7. 刘子心,刘章军*. 多点多维全非平稳地震动场的降维模拟[J]. 振动工程学报,2020,33(5): 1002-1012. (EI收录) 8. 刘芸,何承高,刘章军*. 各态历经随机风场的降维模拟[J]. 应用力学学报, 2020, 37(5): 2079-2085. (CSCD期刊) 9. 吕康玄,刘章军*. 随机波浪力连续场的降维模拟[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20,(5): 9-15. (CSCD期刊) 10. 刘章军*,刘子心*,阮鑫鑫,张齐. 地震动随机场的POD降维表达[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49(5): 589-601. (EI收录) 11. 刘章军*,刘磊,汪峰.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波浪力随机场降维模拟[J]. 振动与冲击,2019,38(12): 98-104. (EI收录) 12. 刘增辉,刘章军*,叶永友. 脉动风向量过程模拟的POD-随机函数方法[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9,27(2): 330-340. (EI收录) 13. 刘章军*,何承高,张传勇. 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求解过程的改进算法[J]. 应用数学和力学,2019,40(6): 641-649. (CSCD期刊) 14. 贾路,阮鑫鑫,刘章军*.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降维模拟[J]. 地震研究,2019, 42(4): 516-522. (CSCD期刊) 15. 刘章军*,刘增辉. 随机脉动风场的谱表示降维模拟[J]. 振动工程学报,2018,31(1): 49-56. (EI收录) 16. 刘章军*,叶永友,刘增辉. 脉动风速连续随机场的降维模拟[J]. 工程力学,2018,35(11): 8-16. (EI收录) 17. 刘章军*,刘增辉. 随机风场模拟的连续本征正交分解-随机函数方法[J]. 振动与冲击,2018,37(7): 32-37. (EI收录) 18. 刘章军*,张传勇,齐东春. 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评价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J]. 振动与冲击,2018,37(14): 149-155. (EI收录) 19. 刘子心,刘章军*. 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18,27(4): 137-142. (CSCD期刊) 20.刘章军*,刘子心. 基于规范反应谱的全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J]. 振动工程学报,2017,30(3): 457-465. (EI收录) 21. 刘章军*,刘增辉,刘威. 全非平稳地震动过程的概率模型及反应谱拟合[J]. 振动与冲击,2017,36(2): 32-38. (EI收录) 22. 吴林强,王舟,刘章军*. 全非平稳地震作用的结构随机反应与可靠度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2016,38(1): 109-115. (CSCD期刊) 23. 刘章军*,曾波,吴林强. 非平稳地震动过程模拟的谱表示-随机函数方法[J]. 振动工程学报,2015,28(3): 411-417. (EI收录) 24. 刘章军*,王磊,但庆文,周宜红,田斌. 非平稳地震动的广义演变谱模型及在水工抗震中的应用[J]. 水利学报,2015,46(9): 1028-1036. (EI收录) 25. 刘章军*,王磊,黄帅. 非平稳随机地震作用的结构整体可靠度分析[J]. 工程力学,2015,32(12): 225-232. (EI收录) 26. 汪峰,文晓旭,刘章军*. 斜拉桥塔-索-桥面耦合参数振动模型及响应分析[J]. 固体力学学报,2015,36(5):444-452. (CSCD期刊) 27. 刘章军*,曾波,周宜红,田斌. 地震动过程的概率模型及在重力坝抗震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J]. 水利学报,2014,45(9): 1066-1074. (EI收录) 28. 刘章军*,熊敏,万勇.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连续刚构桥抗震可靠度[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49(1): 39-44. (EI收录) 29. 刘章军*,万勇,曾波. 脉动风速过程模拟的正交展开-随机函数方法[J]. 振动与冲击,2014,33(8): 120-124. (EI收录) 30. 刘章军*,万勇,镇斌. 平稳地震动过程的正交展开-随机函数模型[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22(2): 199-208. (EI收录) 31. 刘章军*,刘玲. 随机海浪过程模拟的随机函数方法[J]. 振动与冲击,2014, 33(20): 1-6. (EI收录) 32. 刘章军*,曾波. 基于水工抗震规范的地震动概率模型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4,47(S2):312-316. (EI收录) 33. 曾波,邢彦富,刘章军*.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渡槽结构抗震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2014,36(4): 991-996. (CSCD期刊) 34. 刘章军*,雷耀龙,方兴. 大跨桥梁结构随机地震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13,46(S1): 226-232. (EI收录) 35. 刘章军*,方兴. 平稳地震动过程的随机函数-谱表示模拟[J]. 振动与冲击,2013,32(24): 6-10. (EI收录) (2)著作与教材 1. 刘章军,陈建兵,彭勇波. 结构动力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2022. 2. 刘章军,吴勃,卢海林.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 刘章军. 弹性力学内容精要与典型题解[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 刘章军,熊敏,叶永. 大学生力学竞赛与建模[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3)主要教学研究论文(*为通讯作者) [1] 刘章军*,阮鑫鑫. 弹性力学中主矢量及主矩正负号的统一表达[J]. 物理与工程,2022, 32(5): 34-39. [2] 刘子心,刘章军*,孙治国. 弹性力学探究式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22, 31(5): 108-117. [3] 刘章军*,叶永,李建林. 按位移推导平面轴对称问题的一般性解答[J]. 力学与实践,2011, 33(4): 66-68. [4] 刘章军*,叶永,周宜红,李建林. 用楔形体解答求解矩形变截面梁及其适用范围[J]. 力学与实践,2012, 34(2): 71-74. [5] 徐康,刘章军*. 透过椭圆焦点看物理规律[J]. 力学与实践,2017, 39(2): 210-214. [6] 刘章军*,雷进生. 弹性力学教学中数学与力学问题的美学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5, 24(1): 59-63. [7] 刘章军*,镇斌. 弹性力学本科教学中的矩阵表达形式[J]. 高等建筑教育,2013, 22(5): 66-69. [8] 刘章军*. 弹性力学教学中的归纳对比法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9, 18(6): 49-52. [9] 刘章军*. 一类新的弹性力学量纲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9(2): 129-132. [10] 刘章军*. 关于弹性力学解的唯一性定理的一个注记[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8(4): 316-320. [11] 雷进生*,刘章军. Dirac函数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 高等建筑教育,2014, 23(3): 85-88. [12] 齐东春*,刘章军,雷进生,郭永成. 基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5, 24(1): 115-118. [13] 周小龙*,刘章军,卢海林,刘胜兵. 工程案例与虚拟实验在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高等建筑教育,2020, 29(5):149-155.
(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 刘章军,张文远,吕康玄,赵楠. 面向MATLAB的随机波浪力场降维模拟平台V1.0. 登记号:2022SR0696449,证书号:软著登字第9650648号 [2] 刘章军,姜云木,刘子心,阮鑫鑫. 与规范反应谱相容的全非平稳地震动降维模拟平台V1.0. 登记号:2021SR0760902,证书号:软著登字第7483528号 [3] 刘章军,刘子心,姜云木,阮鑫鑫. 面向MATLAB的多点多维随机地震动降维模拟平台V1.0. 登记号:2021SR077029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7492916号 [4] 刘章军,阮鑫鑫,董心宇. 面向MATLAB的大尺度随机地震动场降维模拟平台V1.0. 登记号:2021SR0747949,证书号:软著登字第7470575号 [5] 刘章军,何承高,刘芸,贺炳楠. 面向MATLAB的大尺度随机风场降维模拟平台V1.0. 登记号:2021SR0760769,证书号:软著登字第7483395号 [6] 刘章军,何承高,刘增辉. 基于MATLAB的随机风场降维模拟平台V1.0. 登记号:2018SR686384,证书号:软著登字第3015479号
|
||||
承担项目 |
(1)主持的基金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543,地震-海啸及台风-海浪等多重灾害作用下近海风机结构抗灾可靠性研究,2020/01-2023/12,60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343,考虑主余震型地震动随机场的高墩大跨刚构桥抗震整体可靠度研究,2018/01-2021/12,58万元,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282,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复杂工程结构抗震整体可靠度研究,2013/01-2016/12,80万元,已结题,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808113,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与可靠性分析,2009/01-2011/12,20万元,已结题,主持 5.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9CDA013,复杂结构体系抗震可靠性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2009/06-2012/06,20万元,已结题,主持 6.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20010,交通基础设施智能防灾减灾,2020/01-2023/12,20万元,在研,主持 7. 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面上项目,PBSKL2022C07,爆炸灾害作用下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动力响应与整体可靠性精细化分析,2022.06-2024.06,20万元,在研,主持 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0430689,2008/08-2010/08,3万元,已结题,主持 9.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D20111206,2011/06-2013/06,3万元,已结题,主持 10. 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Q20081301,2008/06-2010/06,2万元,已结题,主持 (2)参与的基金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9092,基于不同水环境的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2013/01-2016/12,80万元,已结题,参加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679039,SMA改性纤维混凝土动态特性及耗能机理试验研究,2007/01-2009/12,29万元,已结题,参加 (3)主持的教研项目 [1] 202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的力学“金课”建设与示范研究,项目编号:2020481,项目负责人:刘章军. 【鄂教高函〔2021〕10号】 [2] 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面向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241,项目负责人:刘章军. 【鄂教高〔2015〕1号】 [3] 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学开放型平台构建研究,项目号:2012237,项目负责人:刘章军. 【鄂教高〔2012〕12号】 [4]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一体化教学实训体系的教学模式创新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实践,项目编号:201701061004,负责人:刘章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2017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函》(教高司函〔2017〕37号)
|
||||
获奖及荣誉 |
(1)科研奖励及荣誉 1.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21年 2.复杂结构桥梁模块化预制组拼成套建造技术,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9年 3.重大工程动力荷载识别、建模及振动控制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15年 4.非平稳地震动过程的概率模型及在重力坝抗震分析中的应用,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17年.(研究生:曾波,指导教师:刘章军) 5.地震动过程的随机函数-谱表示模型及其工程应用,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14年.(研究生:方兴,指导教师:刘章军) 6.武汉工程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次:2022年 7.三峡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9人次:2011、2013、2015、2017、2018、2019、2020、2021(2人)年 8.《振动与冲击》编委,2020年1月 9.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2019年 10.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2015年 11.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2018年 12.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2013年 13.脉动风场模拟的波数谱-随机函数方法,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2017年.(刘章军,刘增辉,刘子心) 14.二维随机风场模拟的POD-波数谱表达,第十三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2019年.(刘章军,何承高,刘芸,郑丽慧) 15.多点多维地震动随机场的谱分解降维表达,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2019年.(刘子心,阮鑫鑫,刘章军) 16.武汉工程大学学科带头人,2021.07-2025.06年 17.武汉工程大学杰出人才特聘教授,2019.02-2023.01年 18.三峡大学“15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3次,2009、2011、2014年 19.湖北省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2011年 20.湖北省力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2015年 21.湖北省地震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2015年 22.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8年 (2)教学奖励及荣誉 1.2020年度“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并授予“湖北名师”称号 2.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弹性力学B》,课程负责人,2020年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结构动力学》(本研贯通教材),第一主编,2021年 4.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2023年 5.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2018年 6.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2013年 7.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2014年 8.湖北高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结构力学》,排名第2,2022年 9.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排名第2,2019年 10.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排名第1,2011年 11.三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责任教授,2017年 12.武汉工程大学优秀教材奖一等奖:《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基础》,第一主编,2022年 13.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2021年 14.第九届武汉工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2020年 15.第八届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2016年 16.第七届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2014年 17.第六届三峡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均排名第2,2012年 18.第五届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2010年 19.2007-2012连续6年荣获三峡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度 20.第五届全国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2009年 21.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首届教学名师奖,2012年 22.三峡大学首届教学名师提名奖,2012年 23.三峡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2-2013年度 |
||||
社会服务 |
1.项目名称:宜昌下牢溪危桥对三游洞摩崖振动文物影响检测,项目编号:SDHZ2016080,经费:8万元,项目负责人:刘章军 |
||||
其他 |
(1)研究生培养 1.指导硕士研究生 截止2022年9月,已毕业28人,在读13人,其中:荣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人(雷耀龙、方兴、曾波、刘威、刘增辉、阮鑫鑫、何承高、吕康玄和刘芸、姜云木),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方兴、曾波),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人(刘威、刘增辉、吕康玄、姜云木)。 2.考取博士研究生 熊敏(同济大学,2013年)、刘增辉(同济大学,2019年)、阮鑫鑫(武汉工程大学,2019年)、刘芸(东南大学,2021年)、姜云木(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 3.指导博士研究生 截止2022年9月,已毕业2人(刘子心 2016年,Lawali Moussa Laminou 2017年),在读2人(阮鑫鑫 2019年、闫龙 2020年)。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3次(刘子心2次、阮鑫鑫1次),荣获第十一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优秀研究生论文奖,荣获校级优秀博士毕业生。 (2)学术会议 1.承办的学术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湖北宜昌,2018年10月12~14日. 2.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 Ø2022年9月13~17日,参加在同济大学举办“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COSSAR 2021-2022)”国际学术会议. Ø2021年9月27至10月2日,参加在日本仙台举办“17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7WCEE)”国际学术会议. Ø2019年5月26~30日,参加在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举办“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s of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in Civil Engineering”国际学术会议. Ø2018年9月4~6日,参加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The Thirte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tructures Technology 2018”国际学术会议. Ø2018年5月31日~6月1日,参加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Risk Management”国际学术会议. Ø2017年8月6~10日,参加在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举办“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国际学术会议. Ø2016年8月17~20日,参加在韩国延世大学举办“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Risk Management”国际学术会议. Ø2015年7月12~15日,参加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s of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in Civil Engineering”国际学术会议. Ø2014年7月13~16日,参加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举办“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ulnerability and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Uncertainty Modelling and Analysis”国际学术会议. Ø2018年10月24~27日,参加在杭州举办“The 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国际学术会议. Ø2018年5月25~27日,参加在西安举办“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国际学术会议. Ø2020年11月12-14日,参加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Risk Management”国际学术会议. Ø2021年10月22~24日,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Ø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参加在重庆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 Ø2020年11月6-8日,参加在武汉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结构设计基础与可靠性学术会议. Ø2019年11月8~11日,参加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Ø2019年10月18~20日,参加在南昌举办的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Ø2018年8月22~25日,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 Ø2017年10月20~23日,参加在南宁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 Ø2016年11月4~6日,参加在福州举办的第十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
|
||||


